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4/25 習慣領域-人類行為八大通性


今天阿丹老師講了人類行為八大通性中的

3.投射效應

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會冷

其中每一組舉的例子:
a.      有一種考卷老師覺得很簡單,但大家都不及格
b.      老師覺得上課不看電影,其實同學想看!
c.       食量大的人,覺得吃得少的人是不是東西不好吃
d.      老師都覺得題目很簡單,作業很容易完成
e.      何不食肉糜
f.        你怎麼吃那麼少
g.      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h.      遇到連假,老師覺得功課出很少,每個老師的功課加起來就超多
i.        老師總認為只有他這一顆有功課,同學應該馬上就完成了
j.        老師都覺得大家懂,但其實大家都不懂
k.       父母認為:看書看三個小時都不會怎樣,滑手機三分鐘眼睛就會瞎掉
l.        父母覺得裙子漂亮適合女兒,但女兒喜歡的是中性打扮

善用:察言觀色(練習觀察)

4.近而親

我們通常和比較近的人成為好朋友。
還記得阿丹老師分享的「鐵雄與碧玉」的故事嗎?就是因為鐵雄親近了關鍵人物。

5.相互回報


還記得我們玩了紅白競局的遊戲嗎
在這個遊戲中,激發了我們對人性的展現與觀察。
特別是,當我們想要釋出善意的時候,對方却狠狠的傷害我們時,我們也會想要報復,即使被扣更多的分數,也不願意讓對方贏。
或者是當我們一心想贏却遇到友好的一方時,我們也會改變對策,對對方好一點。






老師今天要請大家在此回應的問題是:
請分享生活中相互回報的例子。
或你如何應用這個例子在你的生活中呢?

歡迎同學分享對於今天的課程內容或是遊戲的想法唷~
最後,大家要記得把期中作業上傳到數位學習平台上~


跟著阿丹老師,好,而且會更好 !!!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4/11 習慣領域-人類行為八大通性簡介

今天老師把八大通性大致介紹一下,在這裡幫大家複習一下:

通性一:同類互比
為了達到更好的生活目標,人們隨時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現狀,尤其需要了解自己在社會的位置。當缺乏判斷的客觀信息標準和有效方法來判斷自己是否的更好的時候,就常常透過與他自認為同類的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現狀和社會位置。這就是人際間的同類互比行為。
通性二:印象概推
人們在判斷別人時有一個傾向,首先把人分成『好的』和『不好的』兩個部份時,如果一個人被歸於『好的』部份時,一切好的品行便加在他的身上。相反的,如果一個人被歸於『不好的』部份時,那麼,一切不好的品行又都加在他的身上。
通性三:投射效應
人們往往有一個傾向,當他們不知道別人的情況時(如個性、愛好、思想時),就常常認為別人具有他們自己的特性。或者說,當人們需要判斷別人時,就往往將自己的特性『投射』給別人,想像其他人的特性也跟自己一樣。
通性四:近而親
人們之間住得近的,要比那些住得遠的,更有可能成為親朋好友。因為彼此很近,所以很容易互相幫忙,互相了解,並解除對方的壓力。當兩人很接近而且沒有衝突,便很容易成為親近的朋友。若有激烈衝突的話,很可能鄰家就變成冤家。
通性五:相互回報
社會上的人往往有一種傾向,喜歡那些他自認為喜歡他的人,討厭那些他自認為討厭他的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是當事人自認為對方是自己的知己、或悅己。
禮尚往來,在相互回報下,也要預防賄賂的誘惑,要培養廣大的心胸,廣結善緣,不要「討厭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要「喜歡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
通性六:相似相親
人們普遍認為,相似的人要比不相似的人,彼此更容易互相喜歡和親近。這是一種直接而原始的本能,在組織上若能集合志同道合的夥伴,這個組織就會很堅強,相似相親的能力,可由宣傳、訓練來達成。
通性七:替罪羊行為
當人們煩悶或惱怒時,在不知煩悶的根源,或知道煩悶的根源,但不敢對根源進行攻擊的情況下,就往往傾向於尋找煩悶根源的代替品,進行發洩或出氣。這就是替罪羊行為或羔羊代罪行為。
通性八:人群中的責任擴散
當人們在一起做事而又沒有明確的個人責任時,有的人在一定程度內會失去他個人的責任感。責任出現後,認為別人應該而且會設法分擔他的責任,即使當時他是單獨在工作,也會認為分擔與降低個人責任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人群中的責任擴散』行為。
歡迎同學分享八大通性對你的影響或看法~
最後,下禮拜是期中考周不用來上課^^,請大家專心準備考試

跟著阿丹老師,好,而且會更好 大家加油!!!